文章插图
说起现在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相信很多人都会提起胡适。
胡适曾被尊为“现代孔子”,与鲁迅齐名。
【 刘向歆父子年谱&国学大师钱穆在台北上最后一节课:你们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但实际上,有一个人,他初见就用一个问题难住了胡适,“适之无以对”,这个人就是钱穆。
文章插图
作为“史学四大家”,钱穆一辈子的心思都用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上的学习与研究上。
那份倔强的坚持,当真是一绝。
文章插图
年少聪颖,专心苦学
钱穆出生在素有江南水乡之称的无锡七房桥。
他的父亲曾想走仕途之路,也曾考中过秀才,但无奈身体不好,只好不得不放弃。
钱穆出生后,父亲便把这份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对钱穆的教育十分上心,希望他日后能考上功名,光宗耀祖。
文章插图
钱穆刚学会说话,他的父亲就开始教授他四书五经,还引导他看一些经典名著,为其讲解书中内容。
钱穆9岁时,就已经把《三国演义》读了好几遍,甚至其中的一些经典故事,他都能完完整整地背诵下来。
有一次,钱穆跟着父亲去烟馆谈事,客人听说他能背《三国演义》,便饶有兴趣。
钱穆当即就背诵了一段“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边背诵,一边还表演了人物对话的神态,十分形象。
客人听后纷纷鼓掌,还称他为神童。
小小年纪便被人夸赞,钱穆不免有些骄傲,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自得。
直到一次,钱穆和父亲外出路上经过一座桥时,父亲问他:“认识桥字吗?”
钱穆点头应答。
父亲又问:“桥字偏旁部首是什么”。
钱穆答道:“木字旁”。
父亲再问:“把木字旁换成马字旁念什么?”
钱穆回答:“念骄”。
钱穆刚说完,猛然反应过来自己背书的骄傲模样,顿时感到十分羞愧,忙同父亲认错,向父亲保证以后一定戒骄戒躁,对待任何事都要虚心。
父亲教会的这个道理,让钱穆铭记于心。哪怕父亲后来因病逝世,他也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刻苦,考上了南京钟英中学。
然而生于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钱穆的求学之路注定不能一帆风顺。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学校停办,原本为响应革命的号召,钱穆和同学约好要一起参军,但对方却因有急事没来,参军的计划只得搁浅。
第二年,迫于生计,他在朋友的推荐下,在老家的小学当老师,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执教生涯。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台上是老师,台下是学生
动荡年代,在学校执教,工作是比较轻松的。
可偏偏钱穆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了埋头苦读的苦行僧。
除了上课以外,他的时间几乎都用来读书学习了。
每天在清晨最清醒的时候,他会读一些晦涩难懂的书,等到晚上再会读一些历史故事。
一天下来,作为老师的钱穆,活得却更像个学生!
就这样,凭借多年的自学,他以庞大的知识储备,在1922年被推荐到厦门集美中学任教,他的收入也因此越来越高,还有了自己的家室。
文章插图
然而命运总会在人生顺利的时候开几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