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采访人员 李韶萌
18日下午,洛阳市汉魏故城遗址管理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向公众公布2021年世界文化遗产——汉魏洛阳城考古新发现,确认宫城显阳殿、显阳殿宫院、永巷等遗址位置。
文章插图
从 2020 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对显阳殿及其周边附属建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工作,先后发掘并确认了宫城显阳殿、显阳殿宫院、永巷等遗址的位置、形制和保存状况,进一步深化了对宫城内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认识,取得了重要的收获。
文章插图
显阳殿发掘区夯土遗迹分布图(右为北)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洛阳城考古队队长刘涛介绍,显阳殿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金村南,是一座处于太极殿正北侧、汉魏洛阳城宫城轴线上的大型夯土台基建筑。考古发掘表明,显阳殿夯土殿基平面呈“凸”字形,东西宽约 70 米,南北约 35 米,台基南侧残高约 1 米,台基外侧残存有部分包砖和包砖沟槽等。
文章插图
显阳殿北侧廊房与北排房布局(右为北)
对显阳殿及其周边附属建筑的解剖表明,该区域内至少存在不晚于东汉、魏晋、北魏和北周等四个时期的夯土建筑。但曹魏至西晋始建的宫室建筑结构多为北魏所继承。北周时期大规模的营建并未完工。这也与此前在太极殿及太极殿宫院的相关发现和认识一致。
文章插图
在显阳殿殿基的周边,还有大量的廊房、排房、水道等遗迹,共同构成了一座以显阳殿为核心的宫院建筑。显阳殿殿基北侧有一道东西向的廊房和一组保存较好的排房建筑,不仅是宫院内的附属建筑,更是宫城内一处重要屏障式建筑。
文章插图
依据相关考古发现复原可知,显阳殿宫院东西宽约 80 米,南北进深约130米,显阳殿殿基居于中部偏北处,宫院南侧连通太极殿宫院。
文章插图
在显阳殿宫院北侧,还发现有一条南北宽约6米的东西向道路。道路保存较好,路面残存有车辙,两侧有铺砖散水和排水沟等设施。道路西连千秋门。考古人员依据其位置和文献记载推测,道路东至万岁门,全长约700米,为文献记载宫城中的“永巷”。
文章插图
显阳殿北廊房与北排房东端与永巷(右为北)
永巷是魏晋和北魏时期城内唯一一条东西穿越宫城的通道,更是宫城内功能布局的南北分界线:永巷以南,是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宫城朝殿区,又被称为“南宫”;永巷以北,主要是以华林园为中心的池苑区,又被称为“北宫”。而千秋门作为永巷西侧的出入口,具有重要的地位。
初步发掘表明,千秋门遗址与宫城正门阊阖门、宫城神虎门等建筑格局相似,均为门外建阙的殿堂式门址。而对千秋门的准确定位,也进一步认识到,永巷与建春门-阊阖门道路宫城东西两侧的部分并不处于同一直线上,而是在宫城内有明显的转折。
文章插图
文献记载,显阳殿,魏晋时期称为昭阳殿。显阳殿建于北魏宣武帝时期,与太极殿、洛阳宫城大致同时修筑而成,是永巷南侧的宫城南部仅次于太极殿的一座重要建筑,其在宫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依据相关文献记载,显阳殿在北魏时期,或作为皇帝宴请宗室子弟的场所、或作为皇帝接待归降纳贡的使节、或作为皇帝登基前的居所等,功能与太极殿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