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玥指出 ,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应置于新的背景下讨论:一是疫情反复与宏观经济下行 , 二是毕业生规模已达到新的量级 。
事实上 , 高校毕业生总量每年都创下新高 , 迈入千万人时代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 但速度在今年明显加快——总人数比去年多出167万 , 是去年增量的近5倍 。 曲玥和毛宇飞均认为 , 这与1999年启动并延续至今的高校扩招政策不无关系 。
仅看最近几年 ,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 , 2019年、2020年、2021年3年 , 高职专科扩招约316万人;2017年教育部下达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 总量约13.7万人;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名;博士研究生方面 , 2018年博士生招生较上一年增长13.86% , 扩招幅度达到2003年以来的最大 。
曲玥说 , 每一层都在扩招 , 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 但也叠加了毕业生规模 , 合力推高了今年的毕业潮 。

行业“大户”缩减 , 考研考公火热

与规模创下新高并存的是 , 往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具有传统“蓄水池”作用的行业表现疲软 。
河南一所师范类院校的应届生小峦今年毕业 , 在有疫情的近3年时间里 , 身边很多同学只能待在学校 , “能去公司实习的 , 一旦遇到疫情也都要被迫停止” 。 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毕业季 。 她对2019年的秋招印象深刻 , “企业多得数不过来 , 像摆地摊一样在操场上竖起易拉宝、摆好桌椅 , 还有专人一对一服务 。 今年一场线下招聘也没有 , 全部转到线上 , 不光形式变了 , 企业也没有往年多 。 ”
根据毛宇飞观察 , 分行业看 , 高校毕业生长期青睐的互联网与教培等行业的招聘需求出现缩减 。
较早时候 , 关于“互联网大厂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 。 4月8日 ,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发文回应称 , 中国网信网对腾讯、阿里巴巴、美团、京东等12家互联网企业用工和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访谈 。 经统计 , 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 , 12家企业总离职人数21.68万人 , 总招聘人数29.59万人 , 净增用工7.91万人 , 其中11家企业招聘人数多于离职人数 。
“我们也发现缩招的更多是管理岗位 , 软件开发之类的技术性岗位其实并没有减少 。 ”毛宇飞认为 , 智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对数字化转型需求旺盛 , 高技能人才仍然紧缺 , “高校毕业生存在技能错配 , 有意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毕业生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 , 都要提高数据相关的技能” 。
△ 去年11月28日 , 2022年度“国考”开考 。除了就业 , 摆在高校毕业生面前的选择还有考研、考公、考编 。 曲玥和毛宇飞均注意到 , 高校毕业生更加“求稳” , 在庞大的总量规模下 , 这几条路颇显“拥挤” 。
官方数据显示 , 今年考研报名人数有457万人 , 比去年增加80万 。 毛宇飞今年指导的6位本科生中 , 有3位考研、1位考编 , 剩下2位就业 。 据他观察 , 选择考研的学生一般占班级总人数接近一半 , 加上国外考研的能有一半多 。 日前公布的2022年考研国家线显示 , 除少数专业外 , 分数线普遍大幅上涨 , 有的专业涨幅超过10分 。 “虽然高校在扩招 , 但是研究生名额没有增加这么多 , 推动了考研难度上升 。 ”毛宇飞说 。
在考公方面 , 2022年国考报名结束后 , 共有212.3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 , 实际录用人数只有3.12万 , 报录比高达68:1 。 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公告中特意强调: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 。
谈及考公、考编升温现象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 高学历毕业生择业无疑应考虑社会需要和专业人才人尽其用 , 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允许个人选择可能还是底线原则之一 。


网站地图